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法规 > 大学生该踏踏实实用功,忌过分迎合就业市场

大学生该踏踏实实用功,忌过分迎合就业市场

时间:2023-05-10 14:56:27

  王复羊 画

  石中英,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任教,在他看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最让人担心的是教育质量问题。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时候,他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看不懂:怎么随便就旷课,而且布置的阅读书目也很少有人读……那时他非常严格,该不及格就不给及格。但几年之后,已是教育学系主任的石中英对学生也手下留情了。他看到,高校教育背负了太重的就业责任,学生们花在找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要比用在学习上的多得多,而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拿着一份好的成绩单去找工作,也尽量在学习成绩上“宽以待人”。

  石中英有点无奈地承认:在这个必须屈从于就业的高等教育氛围里,大学教育的质量在下降。

  大二就开始找工作,50%的时间学英语

  一名在南京读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刚进大学的时候,上课、做作业、去图书馆,特别认真。后来才在老生的“谆谆教诲”下意识到,不管是学习还是参加社会活动,都必须为将来的就业前途考虑。现在,他的时间表里有50%以上的学习时间是留给英语的。而从大二开始,他就在找工作了。精心策划自己的简历,寻找自己中意的单位去求职,参加一些应聘的笔试、面试,建立一些有用的关系,到一些单位先去混个脸熟,这些事也占据了他的很多时间。记者就是在北京一个公司的活动中碰到这个南京学生的,他是专门为了这个外资公司的活动从南京来北京的,他说:“这么鼎鼎大名的公司,难得我还有关系在里头作部门经理,是个好机会。”至于学习,他说:“刚刚开学,耽误几天问题不大。再说什么英语6级、托福、GMT,我都考过了,专业课,能对付过去就行了。”据他说,学校里大多数人都和他一样。

  美国大学宽进严出,拿够学分不容易

  对于学生中这种普遍做法,石中英表示理解:“他们不这样又能怎么样?按说,英语只是条件性知识,不是本体性知识,但是哪个用人单位都强调英语必须达到大学6级,出国留学申请也是看托福、GMT、雅思等等成绩。我们老师只能提醒学生不要因为太注重外语学习而弱化了专业学习,但是学生自己怎么安排,我们也不好管。再说,能好好学外语就很不错了。至于找工作,那是学生在谋自己的前途,我们能干涉吗?”

  据石中英介绍,在英国的大学里,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学校向学生卖的就是课程质量和教育服务,不卖就业。所以学校抓教育质量是非常严格的,考试通不过就是通不过,哪怕全班没有一个人及格老师也不会手软的。这一点美国也一样,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进大学很容易,但是要一门门通过考试拿到足够的学分毕业却不容易,有一些人甚至要读十几年才毕业。“报道里经常说中国的留学生如何如何出色,为什么?拼命读书!我经常想,要是在国内大学也那么玩命学,还不是照样很出色”,石老师说。

  学校不咋样,本科生却招了3万

  对于将大学的招生计划和就业率挂钩,石中英表示支持。但他强调,在设立新的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专业和扩大这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时,必须保证教学的质量。

  石老师说,现在国家对重点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控制得非常严,结果,社会上热什么就设什么专业并且拼命扩大招生规模的,是那些三流大学。石老师举了山东一所刚从师专升格为大学不久的学校作例子,这所师资、条件十分有限的学校竟然招了3万多名本科生,规模甚至超过了北大、清华,那里的老师1周要上30多节课。“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大学老师能一周上10节课就很好了,我不知道上30多节课怎么保证教学质量”,石中英说,“像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大学文凭,中学水平”。

  事实上,在新专业的设置上,为了迎合就业市场而不顾师资缺乏、办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也大量存在。前一时期MBA热,结果全国各地的高校一下子生出了数以百计的MBA专业。中国大学里原先有新闻系的不多,自从媒体的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看涨后,全国各高校中的新闻系也有了二三百个,很多原本非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教新闻了。而为了新专业今天改行明天就上讲台的大学老师就更多了。

  即便如此,冲着就业前景不问教育质量而来的学生还是多得使学校的招生规模一扩再扩。石中英说,在西方国家,孩子从小就一直被问“你自己喜欢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在选择时通常首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自己适合做什么。而在中国情况则不一样,人们的选择经常被社会上的热门左右,以上大学为例,有些学生虽然自己并不喜欢某个热门专业,但包括父母在内,大家都说这个专业好,将来有前途,他也就报了。在这种没有自己兴趣作动力的情况下学习,也是强调自学的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