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充电 > 新昌知新中学获奖论文: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新昌知新中学获奖论文: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时间:2023-05-18 23:00:13

  知新中学高一(2)班研究小组

  组长 :周晓钰

  组员:杨楚越 吴雪花 王锦锦 胡青青 吴良滨 曹锴 指导老师:吴沧海

  目 录

  一 课题的提出

  二 研究背景

  三 研究目的

  四 研究方法计划 五 研究过程

  六 结题报告

  (一)文化差异的对比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三)感想

  七、附件

  (一)问卷调查表

  (二)问卷统计

  一、课题的提出:

  如今中国在国际地位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影响着国人,新昌这座不大的城市人口却非常多,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又会有怎样的看法,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背景: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圣诞节

  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圣诞树是圣诞节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圣诞袜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三 研究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习俗、饮食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方礼节差异

  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和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四、研究方法计划:

  方法:1、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最期盼的日子。了解西方文化圣诞节独特魅力,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和圣诞节有关的知识,从形式上的过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从中西文化中寻找差异,进而了解春节和圣诞节的由来、礼节及相关习俗。

  2、到超市、饰品屋、节日礼品屋等进行参观、调查、访问,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分析总结得出中西方差异

  计划:1、设计调查表 2、抽样调查100人 3、采访居民,同学

  4、网上查阅资料 5、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6、撰写结题报告

  五、研究过程: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长辈讲授春节和圣诞节的神话起源、习俗等相关知识

  2、准备一些中西方国家的春节和圣诞节的知识(来源包括图书、网上)。

  3、学生准备各种资料

  4、准备好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 ,分组制定计划

  1、通过组员共同讨论研究的总课题《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以及研究的3个主题:“春节和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饮食文化差异”、“中国语言文化和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中西方礼节差异”。

  2、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讨论研究拟定一份调查表,组员各拿调查表调查。在街上分发调查表。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六: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西方国家往来频繁密切西方文化也越来越多的影响和改变中国人的生活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春节文化和圣诞节文化,领略中国和西方文化魅力,理解中西文化节日的差异,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春节。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和理解的公共世界,传达出这个民族某些共享的文化知识和它观察生活、了解世界的认知方式,充分显现着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意识的原型。

  [关键词] 文化 差异 了解

  (一)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1、饮食文化:丰盛 精致

  国人在春节里的饮食内容主要吃年夜饭(大鱼、大肉等)、吃饺子 、吃年糕等。外国人在圣诞节主要是吃圣诞大餐(以火鸡、鹅为主)。

  中国的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后一餐,也是最丰盛的一餐饭。 除夕的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 ,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 ,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一般家庭早早地开始准备年夜饭的食物,如阉制鸡、鸭、鱼等,到了吃饭时,大家围

  坐在大圆桌旁,餐桌上摆满了各种菜

  肴,高高低低、错落地摆放着,不管

  是有富人还是穷人,似乎菜越多越表

  示喜庆。席间还要向长辈进酒,最后

  必须剩下一些菜,如鱼等,表示年年

  有余。往往大家吃饱了,还剩一桌菜。

  中国之大,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南方

  和北方有着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

  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

  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

  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

  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

  为了这个节日,在西方许多家庭往往一进入12月份,就忙着开始采购各种节日用品和圣诞食物及礼品等。在12月24日这天晚上,全家人一般都要相聚在一起,举行圣诞晚餐,开圣诞PARTY。餐宴餐桌上的食品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而其中最主要的一道菜就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烤火鸡。在西方人眼里,没有烤火鸡的晚宴就算不上真正的圣诞晚餐。有时,圣诞晚餐还要为“主的使者”设一席之位。圣诞晚餐之后,人们还要上礼拜堂报告佳音,并为唱诗班预备好糖果点心等,与我国传统的春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般英国家庭都喜爱自行烹调火鸡,将大量的蔬果如甘笋、西芹、洋葱、栗子等,塞进十来磅的火鸡肚子里,再在表层抹上多种香料,然后才放入炉烤。传统的圣诞布丁非常甜,

  吃一小角已心满意足了!圣诞布丁亦是传统食品。在丹麦,传统的圣诞节餐点在平安夜置办,内容为烤猪、烤鹅或烤鸭三者择一。其伴以马铃薯、紫色包心菜与大量的浓汤肉汁。其后的甜点为米糕布丁,通常会把一颗杏仁藏在里面,幸运发现的人可获颁杏仁礼盒之类的礼物。传统的圣诞节饮品是格罗格甜酒和特别为当季酿造的传统圣诞啤酒,这些酒类的酒精浓度通常都偏低. 传统的圣诞大餐,在最早的时候流行吃烤猪、火腿,后来是火鸡、三文鱼。总之是以肉为主除了吃肉,圣诞大

  餐还得有红酒。另一部分是甜

  点,如饼干、蛋糕等。大家围

  坐西餐长桌,分餐制,吃完一

  道上一道,没有浪费。相传,

  传统圣诞大餐火鸡就源于美

  洲,而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

  个大日子,火鸡更是不可缺少

  的传统食品。在美国,圣诞晚

  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

  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

  油,并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

  别有滋味。有的还习惯在圣诞晚宴的餐桌上摆一只烤乳猪,英美等国人们还往往喜欢在猪的嘴里放一只苹果,据说这个习惯源于一些大家庭,因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头猪,后来一些讲究排场的人在圣诞请客时便纷纷效仿。

  2、礼节文化:传统 浪漫

  中国的除夕夜,只是家人团聚,一般不会邀请外人,而且往往是男性家族亲人的团聚日。即使最知己的朋友也很知趣,不会在这一晚闯入别人的家宴。在日期上也有规定: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父母,要到初三开始亲朋互拜。这几乎成为约定俗成的风俗,少说也得有几千年的历史。握手,它是人与人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不同礼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

  西方的圣诞节可不一样,它的前一晚是平安夜,圣诞老人要在这一夜降临,给每个人带来礼物和美好的祝愿。这一夜也和中国人一样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不同的是,这一年一次的节日,经常会邀请友人甚至外国朋友参加。如果是除夕夜,一到新年的钟声响起,人们欢呼雀跃,情不自禁地跑到大街上,见到人就拥抱,也不管认识不。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即使是不认识。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你有进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种生活礼仪形式。其实不论任何人,面对有人微笑打招呼,都会受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心情跟着好起来一样,很自然会打招呼响应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握手成为了中国百姓之间最基本的礼节,

  在春节走亲访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时,尼

  克松访华见面时就用握手使中美关系得到缓解,这

  正是中国面向世界的良好国际面貌。在我国,握手

  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

  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

  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

  节。

  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

  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

  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

  明时期

  3、语言文化: 博大 奥妙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语言文字魅力

  (二)调查结果分析

  ①: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90%的人更愿意过中国传统节日,4.8%的人更愿

  意过西方传统节日,其中大部分是学生;而0.2%的人都不愿意。作为中国人绝大

  中国人爱过中国传统节日,这是爱国的表现。

  ②65%的人向往西方的文化氛围,33%的人不向往西方的文化氛围。2%的人则

  表示无所谓。西方的教育水平是比较高的,这吸引了家长父母将孩子的教育向西

  方学习,在如今的中国应该要向西方学习教育。在中国孩子学习压力大,学习

  紧张,父母秉承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从幼稚园就卡时报大量的补习

  班。到了初中高中压力山大,西方的文化氛围就吸引了学生

  ③ 42%的人认为西方对个人的影响大,2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33%的人认为影

  响一般。从调查中发现西方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大

  ④91%的人更喜欢吃中餐,6%的人选择了更喜欢吃西餐,3%的人表示无所谓。

  虽然现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但是在新昌许多寻常百姓家中仍以吃米饭为

  主,并没有完全进入西方的模式中,米饭仍为组基本的粮食

  (三) 感想

  周晓钰:

  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春节文化和圣诞节文化,领略中国文化和 西方文化魅力,理解中西文化节日的差异,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春节。 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和理解的公共世界,传达出这个民族某些共的 文化知识和它观察生活、了解世界的认知方式,充分显现着一个民族文化和值 意识的原型。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历史悠久,一般来说属于岁时节日。汉族 古老的节日多是按照天地时令交会的节韵确定的,春节就是与中国二十四节的 轮转相联系,它与中华民族“生生之谓易”的生命哲学相关。也使自己更加了解中国文化,这次活动受益匪浅。圣诞节,是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中的基督的降生而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在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的相互吸收和碰撞,圣诞节的宗教色彩已经不那么重了‘而演变成所有人都可以考虑的喜庆狂欢性质的节日。其实,无论中国的节日还是外国的节日,它的实质都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期盼。中国人自发地过起了圣诞节,无非是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更多一些快乐时光。从这点而言,它就有天然的合理性。更何况,圣诞节所包含的欢乐与祥和,所包含的对幸福的向往和对他人的祝福,与我们中国人春节的精神实际上一脉相承。其实,无论中国的节日还是外国的节日,它的实质都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期盼。中国人自发地过起了圣诞节,无非是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更多一些快乐时光。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国家历史文化长期沉淀、凝聚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最为珍贵的精神,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就更应该肩负起和宣传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因为我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继承者。保护传统节日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杨楚越:

  利用短短一个寒假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研究报告。在完成过程中,我感悟良多。各国家各地区各名族,因不同的历史原因、地域差异,总有些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不同在文化差异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我认为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新时代中学生应该做的事,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选择了中西方文化差异。

  通过本次研究活动我深刻的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并没有孰优孰劣,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优秀的地方,也有其不好的部分,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我们都应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对待应吸取其优秀、先进的地方,而拒绝接受其糟粕对于中国本土文化也应如此。

  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过西方节日,过西方情人节、圣诞节,就像赶潮流,却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于西方情人节一样的七夕节,也有与圣诞节相似的春节,但许多有浓厚中国味的中国节被横渡来的西方节日所掩盖,年轻人说中国的节日太老土。其实不然,我们不应该过度倾向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作为新一代主人翁的我们,应充分吸取西方文化中优秀先进的部分并融进中国文化中,努力将我们的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曹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凸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了使自己的文化健康、快速的发展,我们就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文化心态来面对这些文化差异,并取长补短来丰富、健全自己的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于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所以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而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存在着很多不同,因此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双方的有效沟通都显得极为重要。只有认识到这种思维差异,并且以此去指导行为,才能够是双方都的交往更有效。

  我们必须弘扬中华民族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资源优势互补,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胡青青:

  虽然近年来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断扩展,重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平, 这是好事,但实际上效益又有多少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巨大压力下让中国人 失去了挑战这个社会的勇气,虽然中国出现了不少文坛巨人;鲁迅、朱自清,以 及目前当红的中国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耀下将带领中国文化蓬勃 发展。西方文学也影响着中国学生,如莫泊桑、契可夫、欧.亨利世界三大短篇 小说家在中学生语文书中出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无法说明谁优谁劣,这只是客 观形成的。这些差异并不影响我们相互学习与借鉴。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国家历史文化长期沉淀、凝聚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最为珍贵的精神,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就更应该肩负起和宣传和传承这些传统

  节日文化的重任。因为我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继承者。保护传统节日需要我 们的共同努力。

  所以说,中西方文化各有各的优势,把两种优势结合,去其劣势,更能让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体现出中西文化之精髓,使我更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受益匪浅。

  吴良斌:

  在现代中国受西方文化也严重影响着中国人民方方面面,如饮食、服装、语言等方面。通过这些差异比较能发现中西方传统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是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相互吸引的元素中西方文化差异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局面。我们应该传承良好传统文化鄙弃那些不良文化。

  中西方的差异何止如此,还有许多是我们所不熟知的,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西文化传统是各有千秋,正是因为一方人养育一方人,才造就了中西方的不同之处。中国有中国的小家碧玉,西方有西方的开放豪迈。中西方的差异让我感受到了世界文化之繁多正因为有了这文化世界才造就了世界经济的来源,中西方经济由此可以具备了。

  中西方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它们相互影响,其中西方对中国节日的影

  响更为明显,如西方人每月十四号都是情人节,其中有银色情人节,白色情人节。 中国许多年轻人也都在每月十四号这天过情人节,而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只有一个 就是浪漫的七夕。中西方在传统节日和文化上还存在许多差异,我们应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吴雪花:

  虽然近年来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断扩展,重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这是好事,但实际上效益又有多少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巨大压力下让中国人 失去了挑战这个社会的勇气,虽然中国出现了不少文坛巨人;鲁迅、朱自清,以 及目前当红的中国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耀下将带领中国文化蓬勃 发展。西方文学也影响着中国学生,如莫泊桑、契可夫、欧.亨利世界三大短篇 小说家在中学生语文书中出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无法说明谁优谁劣,这只是客 观形成的。这些差异并不影响我们相互学习与借鉴。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里,红色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喜庆,而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挑衅和动乱,我们看到西班牙斗牛士拿着红布就是向牛挑战,红色可以激怒斗牛,所以,中国人在喜庆的节日里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而西方人一般选择蓝色,因为他们觉得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

  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

  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王锦锦:

  中国的教育总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在当今竞争如此无情激烈的世界里,唯有强者方能出成就。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是塑造一个真实的孩子,总要把孩子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你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让一个人去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中国一再强调自己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永远都处在世界科技的前沿。我们中国人天天都用的电脑,其中的电脑芯片和里面运行的大大小小软件,有多少不是美国人搞出来的?

  七:附件

  (一)问卷调查表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问卷调查

  1.您更愿意过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传统节日? ( )

  A.中国的 B.西方的 C.都不喜欢

  2.您向往西方的文化氛围吗? ( )

  A.向往 B.不向往 C.无所谓

  3.生活中西方文化对您的影响大吗? ( )

  A.大 B.不大 C.一般

  4.您更喜欢中餐还是西餐? ( )

  A.中餐 B.西餐 C.无所谓

  5.您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讲讲 (问答)

  (二)问卷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