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规划 > 报社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发言汇编

报社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发言汇编

时间:2023-05-10 14:56:27

报社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发言汇编


  作为市委机关报,《XX日报》不仅自己要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要报道好这项工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报道中,我们将做好“三个结合”:

  一、与宣传践行新XX精神相结合

  (一)把活动的主题叫响。“学习伟人,崛起江淮作表率”,是市委确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我们将紧扣这个主题,在“三报一网”统一开设主题专栏,贯穿活动始终,形成党报的强势宣传。

  (二)把思想认识说透。我们要发挥党报评论的强项,设置一些评论栏目。如在《XX日报》开设“一日一记”专栏,用千字文形式,让领导亮亮自己在走访、学习、整改当中的感受及体会。用专栏作支撑,将报道做得更深入更具系统性。

  (三)把新时期XX精神讲好。今年的报道要更多地走进群众当中,倾听他们的感受,表达他们的心声,真正让“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时期XX精神家喻户晓。

  二、与“走转改”相结合

  媒体人只有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新闻才能出精品。我们要将“走转改”融入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 “三报一网”统一开办“新闻110,心寄民生情”专栏,下设不同的子栏目。《淮海晚报》从报纸定位出发,开设“我在你身边”、“你在我心中”专栏,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淮海商报》在商言商,开设“商眼”、“商办”、“商帮”等专栏。《XX新闻网》开设“有话你就说,有事我帮忙”专栏。

  在“走转改”中,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建立每月一次的县区新闻策划会制度;二是报社领导带队到乡村、企业、社区采访,抓深度报道和重大典型;三是继续设立“百姓相册”、“凡人善举”、“走基层”等专版专栏;四是常年开展“三报青年记者现场新闻竞赛”活动,把青年记者组织起来到基层现场采访、现场评稿、现场讲评,在“实战”中摔打锻炼队伍。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记者建立自己的“联系点”,这些点同时成为他们的“实践点”、“学习点”。

  三、与反“四风”、树新风相结合

  想搞好新闻创新、改革,我们媒体人要勇于打破新闻原有的一些框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刹长文”,日报头条尽量不超过一千字,一版图片不少于一幅,主标题不超过13个字。同时要强化问题导向、抓好长效深入、把握重要环节,、有序推进。

 ------------- 

  近些 亲些 爱些

  晚报社副总编

  今天,我围绕社区记者、活动组织、平台建设,谈谈晚报在“走转改”活动中的一些实践。

  关于社区记者。晚报要求所有记者的工作方法向社区记者看齐。只要我们离市民近了,多去听听他们的家长里短,市民就会回报我们更多的信赖,我们也就能获得更多的新闻源。2011年晚报设了社区新闻部,去年还在社区招聘了20多名新闻助理。今年,晚报准备和一家社区联手,做区域发行、定点投放的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报,服务市民到家,并且作为一个试点,以后逐步推开。

  关于活动组织。报人不仅要办报,也要当好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近年来我们做的活动、策划的报道,如读者服务日、爱心行动、社区相亲会、今天我当志愿者等,用新闻去服务市民、帮贫济困。最近晚报正在做“把祝福寄回家”活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因加班等特殊情况不能回家过年,记者现场采集他们对家庭的祝福、拍摄照片,见报后,我们再帮他们把报纸寄回家。

  关于平台建设。晚报依托《创富周刊》办的公益活动“创富商学院”,利用自身优势,拓展服务范围,打造民心项目。两年来,经晚报牵线,有10多个项目在淮落地。晚报从几年前就在尝试报网互动,今年准备通过晚报的官方微博等,一方面收集新闻线索,另一方面透过网友对记者发在微博上的碎片化信息的反馈进行新闻再策划,多做群众关注的、需要的新闻。

 -----------------------------
  接地气 接人气 接商气

  -商报社副总编 祁 安

  经济报道如何令老百姓兴奋起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启动和“走转改”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这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经济报道做不好,要么是“高大上”,和生活很有距离;要么是“硬涩生”,看起来没那么容易,趣味性也不够。

  《淮海商报》以“深度解读、在商言商”为办报思路,在过去一年里创新报道方式,推出周一深度报道特刊,每周一选准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经济热点问题,多切口、深挖掘,一次性推出不少于4个整版的重磅报道。如《大同路何时“大通”》、《西南化工区的足迹》、《玩转节会经济》等,反响很不错。除了周一,每天都有的《商圈》、《消费》等版面,也不缺新鲜的经济报道。读者普遍认为,《淮海商报》的经济报道采访更贴近了、语言更鲜活了、视角更新颖了、版面更悦目了、剖析更有力了。

  我们深知,即使是像《淮海商报》这样的小众报纸,远离中心工作必然是死路一条,脱离群众路线必然是自毁前程。下一步,商报将更加紧密结合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努力做到天天有看点、周周有热点、月月有重磅深度经济报道。

  新媒体席卷世界的年代,传统纸媒怎么办?其实,新媒体的新,主要指媒介形式的新,传统媒体也在向“O2O”模式转型,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整合互补。不管哪种媒体,其本质都是努力做出好看的新闻。只要能生产出群众需要的好新闻,传统纸媒一样可以好好活下去——只不过需要完成转型,换个身姿。

  

  写群众爱看的政务新闻

  XX日报社政文部主任 -

  如何报道好政务新闻,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难题之一。目前,,各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对政务报道的改进。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政务报道的文风也有了明显改进。党报记者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过程中得到历练,迅速成长、进步。

  改进政务报道,要做到以下三点:,务必报准、避虚。无论怎样改进报道方式,,,。,寻找政务报道与新闻价值的最佳结合点,让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信赖。二是形成生动的文风意识,力争报新、避空。在报道中,力求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培育和弘扬生动活泼、准确鲜明、平实务实的文风意识,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传报道。三是培养鲜活的题材意识,努力报活、避长。新闻题材有很多种,消息、通讯、特写等,报道形式的改变可增加政务报道的鲜活性。根据活动内容来决定选取什么样的题材,多采取“短”、“实”、“新”的表达方式,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讲好XX故事 做好党报记者

  XX日报社经济外宣部主任 -

  参加工作6年多来,我写了2000多篇稿子。这些稿子里,所有获奖的稿子都是一步一步“跑”出来的。比如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只为烈士不再无名”系列报道,我们历时九个月行程三万里,翻阅了百余万字的资料,采访了330多位知情人,最终找到9位八十二烈士英名。最“郁闷”的一次,我们在山东XX翻遍了11172位英烈的信息,却一无所获。

  这些年,也写了许多不满意的稿子,这些稿子大多是在堆砌材料,缺少故事、索然无味。从这两类截然不同的稿子中,我认识到,作为XX日报的一名记者,必须讲好XX故事,做接地气的记者。

  接地气,就要完成从大楼到大地的转变。在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时,。随后,我们四度造访刘老庄村,写出了系列报道《刘老庄村纪事》,。

  接地气,还要完成从材料到故事的转变。在采访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者时,我整整一天“泡在”建设者中间,才了解到他们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感、辛苦与艰难——很惭愧,我以前关于盐河航道整治工程的稿件极少能吸纳他们的情感。这让我明白,百姓的喜怒哀乐比“百度”的海量资讯更加重要。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记者的考验。我将努力找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接点,努力讲好XX故事,让自己的劳动为XX创造更大的价值。

  

  十年编辑情 字字系我心

  XX日报社编辑二部主任 -

  十多年前,当我意气风发地走出大学校门时,我以为自己会做一个数十年如一日、奔忙在各个新闻现场的记者。十多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才发现,采访的经历很短暂,而我在编辑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十年。这一路走来,我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党报编辑,必须怀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做好“三大员”——

  编辑也是“运动员”。有人说,编辑工作相对轻松,风不打头雨不打脸。但是我的工作经历告诉我,真不是这样。要想版面接地气,编辑必须主动参与到新闻策划中,甚至走出办公室,组织生动鲜活的稿件。由我们社会新闻版负责策划的栏目《寻访XX非遗传承人》,从栏目的构思,与市文广新局联系采访名单,与分管总编商议采写要求,到最后确定栏目编排形式,我们全程参与其中,这一栏目在省好新闻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编辑也是“设计员”。文风要改,体现在版面编排中,就是要让文章尽量短小精悍,让标题更醒目。今年“”期间,报社领导决定以图表的形式来生动直观地表现《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次次的沟通交流,一次次的制作修改……等到版面终于完成时,天已微亮。

  编辑也是“质检员”。事实上,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采写稿件时难免有疏忽之处,编辑必须认真对待每篇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