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岗位职能 > 除夕的传说

除夕的传说

时间:2023-05-18 23:00:13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那么有关除夕的传说是什么呢?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除夕的故事有什么?想知道除夕的传说吗?那就跟着YJBYS小编一起来看看除夕的传说是什么吧!

  “除夕”释义及由来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中云:“除,殿陛也。”除字的本义指宫殿的台阶,后来字义泛化,也指一般的台阶。人在拾级而上时,必须一级一级地更替登上,意味着一级过去,又迎来新的一级。因此,“除”就有了“除旧更新”之意。:“凡去旧更新皆曰除,取拾级更易之义也。”

  “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民间关于“年”的传说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俗称“熬年”,也叫守岁。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还得从民间流传的一些有趣故事开始。

  传说一: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它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女孩,就要去糟蹋她,并且吃掉女孩才心甘。百姓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没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决心为民除害。于是他便带着狗到处找“夕”。但“夕”十分狡猾,没人知道它躲藏在哪,七郎辛辛苦苦找了一年,踏遍了山山水水,却始终没有找到。尔后经多方探查方知,“夕”在太阳落山后才会出来,凌晨鸡鸣后又不见了。

  转眼又到了腊月三十,七郎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他心想,这个镇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会来。他找镇上人们商讨,据说“夕”最怕响声,于是叫大家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相继,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被吓得四处乱跑。七郎放出猎狗与“夕嗖”的一声,顷刻结束了“夕”的性命。”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打杀激烈,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坚持不住,想逃跑,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搭箭,只听“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一则延续驱除邪恶的习俗,二则欢度除恶纪念佳节,再之是迎接次年幸福祥瑞的到来。

  传说二: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躲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并想出了一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关牢,宅院的前后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关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度过这一夜。晚饭过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年复一年,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除夕之夜,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不睡,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一年吉祥如意的到来。这种风俗流传至今。梁朝文人诗篇有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便是民间守岁的逼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