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头条 > 月里中学2014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月里中学2014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时间:2023-05-10 14:56:27

  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了,纵观本班学生(65人参加考试)数学试卷答题情况,有许多值得欣慰之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不足。下面就试题、答卷情况和改进方面做一些简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选择有效措施,争取在2014年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命题设计

  全卷由26道题组成,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形式

  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2题,36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6题,18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8题,66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查内容

  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数学全部内容,各领域分值分配合

  4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例为6:3:1。

  5.试卷特点

  (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二、试题解析

  数与代数部分的考点:

  (1)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整数指数幂、因式分解、实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4、6、13、14、19、20题)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23题)

  (3)科学记数法(第15题)

  (4)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第8题)

  (5)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应用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第10、19题)

  (6)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及函数值的大小比较(第11、24、26题) (7)规律探究题(第12题)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考点

  (1)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识别(第7题)

  (2)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第3、17、26题)

  (3)圆的知识(第25题)

  (4)等腰三角形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第17、21、25题)

  (5)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有关性质(第17、18、26题)

  (6)三视图的应用(第2题)

  (7)解直角三角形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第5、10、25题)

  (8)展开图(第16题)

  统计和概率部分的考点

  (1)众数的定义(第5题)

  (2)求事件的概率(第22题)

  总体来看,本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题量适中,题型典型,综合性强,能够非常准确的突出重难点,各知识点的分布及所占分值比例恰到好处。

  三、考试数据与分析

  2.各小题出现的错误

  束后,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这就需要下一步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四、下一阶段改进建议

  (一)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及应采取的措施

  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数学学科我们初三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一学期我们除了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倾向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以及知识的关联的培养,从这次试卷中就暴露出我们的学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强化的地方。

  (二)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质和量是衡量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应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水平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而且应注重实效。

  (2)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思维方法、语言文字表达、解题过程,采取规范训练,严格要求。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依据课程标准,吃透考点要求;把握考纲导向,研究试题脉搏;紧扣教材内容,内化主干知识。另一方面发现学生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加强规范训练查漏补缺,为中考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