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头条 > 七旬老人结缘“陆家浜鼓手”

七旬老人结缘“陆家浜鼓手”

时间:2023-05-18 23:00:13

16年前,他自费1.4万元从苏州乐器厂购买了一批乐器,组建起一支“陆家浜鼓手队”,为的就是把曾让陆家人引以为傲却断层近40年的“陆家浜鼓手”文化延续下去。如今,他因身体原因不能参与,却时时关注着这一文化的发展。他就是陆家镇一名普通老人—许定元。

  走进许定元家中的书房,书柜上满满地排列着30多本剪报,其中多本和传统音乐文化有关。“这部分都是这几年宣传"陆家浜鼓手"的,虽然不多,但也说明这一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指着一本剪报中的十来页纸,许定元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许定元是个土生土长的陆家人,但对于“陆家浜鼓手”文化只是听说过,却从未亲眼见过。原本,许定元并未对这一文化产生兴趣,直到1998年的一天,他在花桥观看了一场花桥本地的江南丝竹乐队表演,让他产生很大的感慨:陆家本地的民间音乐文化为什么就没落了?

  之后,已经55岁的许定元开始了“陆家浜鼓手”的“寻根之旅”。他走遍了镇、市区、苏州的图书馆和书店,找寻有关的书籍。“专门写"陆家浜鼓手"的书我没有找到,只在几本很厚的传统音乐书里找到了几页讲述"陆家浜鼓手"的内容。”许定元说。他从来不嫌麻烦,凡是遇到这样的书,他总是当即买下。也是从那时起,他对“陆家浜鼓手”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很多人以为,"陆家浜鼓手"就是打鼓的,其实他们是一支队伍,专门给办喜事的人家吹拉弹唱的,有唢呐、丝弦、笛、箫等乐器。”许定元说。此外,他还走遍了陆家周边地区,寻访见过“陆家浜鼓手”演出或者会唱相关曲目的老人。渐渐地他了解了“陆家浜鼓手”文化。

  “"陆家浜鼓手"曾是一个非常吃香的行业,如今断层了真的太可惜。”有了这样的想法,许定元便自己花费1.4万元购买了相关乐器,并召集了镇里七八个会乐器、懂乐理、年纪相仿的人,一起重整“陆家浜鼓手”队伍。可喜的是,当他们机缘巧合下承接一次喜宴后,名气便出来了,很多陆家本地人纷纷邀请他们为自己的喜宴助兴。曾有个台商在听说许定元的“陆家浜鼓手”队伍后,特地调整了原本的婚礼计划,邀请他们去市区的大酒店为自己的喜宴演出。“当时我们都觉得蛮骄傲的,因为陆家的本土文化被台湾同胞接受了。”许定元说。

  2008年,许定元因身患癌症而不得不停止“陆家浜鼓手”的活动,这曾让他遗憾不已。幸而,在他和队员们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陆家镇文体站把恢复“陆家浜鼓手”班子提上日程,在文化中心专门开辟了一个排练空间,并找到了相关的文化专业人士参与,在前期调查、座谈、走访的基础上,对“陆家浜鼓手”音乐进行挖掘、编配,正式成立了全新的“陆家浜鼓手队”。“我在报纸、电视上不时能看到"陆家浜鼓手"的相关报道,甚至在2010年还登上了上海世博会的舞台。看到这些,我心里特别充实和骄傲。”如今的许定元在家安养身体的时候,总会把各种关于“陆家浜鼓手”的报道留存下来,并不时翻看。“这是我们陆家自己的文化,是我们陆家人的骄傲!”许定元说。

  本报记者 管玉婷 实习生 王莉娜

  作者:管玉婷 王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