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头条 > 高校学生司:大力做好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学生司:大力做好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时间:2023-05-10 14:56:27

  一年来,,在有关司局和单位的配合支持下,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推进高考改革、加强招生管理方面,一是确保了今年高考安全顺利举行。高考秩序总体良好,考风考纪进一步好转。二是积极开展本科和高职分类入学考试试点。今年,全国通过分类考试录取进入高职的考生将超过50万人。三是山西、江西、河南、新疆四省区首次试行高中新课程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目前已有20个省份进入这项改革。四是完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明确改革定位,加强规范调控,试点工作平稳顺利。。目前,部分省市完成清理规范工作,调减了加分项目及分值。六是联合财政部启动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今年全国三分之一的考点实现标准化。七是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召开专题会议,开展督查工作,印发了深入实施意见。

  在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方面,一是扩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和规模。今年专业学位招生人数15.5万,占招生总量的31%。二是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招收博士生工作。试点的工程科研院所和招生人数,均比去年翻一番。

  在做好201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极大推动了各地各高校工作。二是到中西部和基层就业实现新突破。今年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占总数的51.7%,到二、三线城市以及县和县以下就业比例接近60%。毕业生入伍预征报名超过20万人,是最多的一年。三是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15.9万人,比去年增加47.2%。四是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取得积极成效。

  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关注的教育工作重点与难点。下一阶段,要按照部党组的部署,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条件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强调研落实,精心实施好三项任务。

  第一,推进高考改革要有新举措、新成效。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教育规划纲要已经作出了明确部署。下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重点是“四改革、四推进”。

  一是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分类考试。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发挥高考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新要求,推进分类考试。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培养要求,创新考试内容、形式和手段,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办法;进一步扩大高职分类考试录取规模,选择条件成熟的省市开展有关综合改革试点。

  二是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推进综合评价。要建立健全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将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必要的高校测试相结合的人才选拔方式。各省要适应招生对考生综合评价的要求,采集并提供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高校要逐步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及综合评价结果的要求,并完善学校综合评价体系。

  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推进多元录取。在坚持统考基础上,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方式,探索高职“知识+技能”的录取模式。进一步明确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定位,针对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学业优秀的学生,完善选拔方式;适度扩大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范围,严格程序、加强管理,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四是改革高考管理制度,推进“阳光工程”。要完善高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招生诚信体系和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高校招生秩序和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招生,加强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做好高考加分清理规范工作,加快高考法规建设进程,打击高科技手段作弊,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国家教育考试安全运行体系。

  第二,加大力度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按照提高质量、突出创新、优化结构、理顺机制的思路,使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一要继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重,使2012年专业学位招生数达到总量的35%以上。二要加快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深化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学位考试科目改革,改进硕士生复试划线办法,加强并规范复试考查。三要推进博士生招生改革。突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把考生科研和创新能力作为博士报考条件的重要考查因素,推进初试改革,改革复试工作,发挥导师的作用,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动态考核、分流淘汰、名额补偿等机制。

  第三,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二要进一步拓展基层就业渠道。组织实施好各个就业项目,完善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长效机制。三要着力抓好创业教育、政策引导和创业基地建设,力争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更大突破。四要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加强就业信息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五要建立就业状况监测和分析预警系统,努力形成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