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社交 > 四川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四川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时间:2023-05-18 23:00:13

  为了庆祝第31个教师节,,四川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

  据介绍,,每年评选一次。在各省推荐的名师中产生候选人之后,还需经过投票推选,最后只有10人获得此称号。

  塑造灵魂的平凡人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向阳村校教师聂政

  17岁踏上神圣的讲台,他身残志坚,无愧于教师的使命;他两袖清风,任劳任怨;他35年如一日披星戴月,扎根偏远的乡村教育。他用汗水诠释了山村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他用心血塑造了光辉的乡村师魂。

  ——题记

  聂政,1963年出生在土地贫瘠、偏僻贫穷的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大岩村。1980年他执起教鞭,走上讲台。35年中,他先后多次获得沿滩区 “四个一”活动评比的一等奖,区县级 “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爱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岁月长河静静流淌,他用三十五年的岁月证明他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35年来,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奉献着。家住学校门口的一位老人家曾说,聂老师从没有无故放过一天假,从没有因私耽误学生一节课。直至今日,他还奋战在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向阳村校教学点,执着地守护着他的那片热土,守护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爱。每当学校组织活动,聂老师就亲自帮孩子们端凳子。他以满腔热情、充满爱的事必躬亲的教育,影响着全体师生,也引领着学校的正能量。

  他常说,“教师是平凡的,可塑造灵魂的工作是伟大的;红烛的燃烧是短暂的,可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心却是永恒的。教师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在于给学生、人们树立一个爱的典范。”

  爱,点点滴滴,是美的!充满爱的人,就是最美的人!

  然而,他每一天都在“怕”中度过,他“怕”什么呢?早晨上课前他怕学校有孩子生病了没到齐;上课时他怕没把孩子们教好;课间他怕孩子们做游戏不安全。

  他曾给学校的老师们说过:一个学生,对于一个班而言是几十分之一,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是几百甚至几千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是百分之一百。

  他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一个个穷孩子完成求学梦。现已经成为企业家的李平、黄文彬仍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家里连作业本都买不起,聂政老师总是给他们各种学习用品。今年在夏门集美大学读大一的胡霞,小学时是聂政的学生,后来她考上了高中,因为没钱差点辍学,聂政老师每月给她寄150元生活费,资助了她整个高中学段。

  师爱,让心灵脆弱的孩子重塑自信。

  父母离婚了,怎么办?和朋友闹矛盾了,受人欺负以后了,考试考砸了,不敢面对父母……每次发现有这些心理问题的学生,聂老师都会找他们谈话。他总是摸着学生的头,心平气和地说:“孩子,我想和你谈谈,行吗?”“孩子,我能帮你什么忙呢?” 他爱生如子,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

  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1995年开始,聂政以其优秀的综合素质被任命为向阳村校校长,同时仍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上好每堂课,教育管理好每个学生,严格学校的各类教学常规管理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作息时间表、工作安排表、课程表、师生考勤表、安全日志、学校环境卫生等各类制度应有尽有;学生档案、学校公物管理得有条不紊;学校各类计划安排得细致合理;上级文件装订的整整齐齐;各科备课细致实用,具有创新思想,且书写规范完整,看得出他工作态度的认真劲。他的办公桌上,放置着几摞整齐的学生作业本。翻开学生作业,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十分端正,教师的批改符号、批改时间还是评价意见都一丝不苟。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等各项记录齐全详实。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学生的创新手工制作、表扬与警示、学生的作业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透视出聂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责任。一个老师是否“美”,除了体现在老师水平、业务能力、学生业绩这些显性指标外,更体现在老师的责任心上,而责任心都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点点滴滴,虽不容易量化和评估,但这却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应该具备的。记得聂政老师说过,现在他还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整理家务,做饭,到六点过点就出门,七点半前,已经能看到他在组织学生做清洁、早读的忙碌身影了。“你怎么能几十年如一日?”“我在学生身边,我心里放心!”质朴的语言诠释了责任!作为校长的他,更加注重学生安全,放学后还亲自洒水,等学生做完清洁后才离开学校。他常说:教师们一度被认为“傻”,尤其是村小教师,很多时候,自己的孩子生病也只能托付家里的老人,甚至亲戚朋友,而别人家孩子一生病出点小事故,就要赶紧送医院,稍迟点家长就会责问。这么多年来,他被很多人认为“傻”,听到了很多“关心的话”:不要将自己搞得这么辛苦,不用对学生太好,别人家的孩子这么费心干嘛呢?可是,对于这些话他只是淡笑面对:谁叫我是“班妈妈”呢,那我就要对全体孩子负责,我不图将来孩子们能带给我什么,只求现在干好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份内事。他也常说: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加工一个零件质量不合格,我们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对于家长,只有一个孩子,他们输不起,他们能从头再来吗?不能。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我们每个教师的身上。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提升我们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聂老师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一直以来他用自己的师德言行去影响并带动了大批的年青教师,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他总是率先垂范,努力通过自己言传身教,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工作上,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爱学习,爱钻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自聂政老师参加工作以来,教学质量一直居富顺县瓦市区第一名,2005年撤区建镇后,其教学质量也一直为仙市镇第一名,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的常规管理也一直是远近学校的旗杆。

  “我是教师的儿子,就要继承不服输的精神”

  30年的类风湿病使他的双手双脚已严重变形,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妻子劝他休息治疗,他总是生气的说:“学校的工作我能放心吗?那么多的孩子们怎么办?”妻子知道他的脾气,只有含泪目送他走向学校。

  2010年他又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症,已无法站着上完一整节课。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这样的交替,一节课反复十多次。可他还要坚持到学生中间去巡视学生的学情,以便及时给予纠正。病一拖又是几年,就这样一如既往地坚持每周的二十多节课及学校的管理工作。因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积劳成疾,他患有严重的声带息肉,每次复发,都咽喉红肿,说话发不出声,必须手术。在无法再坚持的情况下,他走上了手术台。治疗期间,他毅然拒绝了医生的劝说,很快回到了学校。不能说话,就用手比划。家长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聂政出身于教师之家,父亲聂尚志和母亲邹淑芬都在农村教了30多年书。“既然我是教师的儿子,就要继承父亲不服输的精神。”聂政说。疼痛难忍不得不做手术的他在沉沉暗夜中,似乎看见了父亲坚毅的身影,他用榜样的力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博大。

  要想教好学生,就离不开学习,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泓清泉。近年来,课改之风吹来,聂老师虽已年过半百也毫不示弱,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修,他常说:“有了过硬的知识做基础,才能有更优秀的学生!”

  如今,52岁的他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每年的继续教育资料他都最早完成。也正是这样,在平凡而充实的工作中“每日辛勤地灌溉”,他取得了许多优异的业绩,成为了学生热爱、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社会认可的好老师,多次被评为校级、乡镇级、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每周按规定的时间,他又蹒跚而行到6公里之外的中心校本部参加集体备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原来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他,通过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现已能较为熟练地操作常用办公软件和现代教学设备。

  听他上课,总会被他吸引,虽然他说着不纯正的普通话,可却是一种享受。因为那幽默风趣的笑语,那生动形象的讲解,总让学生在笑声中收获着希望与成功。今天,他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了,每逢春节都会有学生来看望他,或给他送来远方的祝福。

  聂政,是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他用35年的时光守望着心中的那一束阳光,他用35年的汗水诠释了山村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他用35年的心血塑造了光辉的乡村师魂。虽然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学生饥渴的目光;虽然不是歌唱家,却能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虽然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少年的灵魂。聂政老师,他把平凡当成了一种磨练,把日常当成了一种修养,把岗位当作了责任,关爱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着学校的每一步发展!他用高尚的师德,将全部的热情倾注在教育事业这片热土上,用行动实践了立德树人的崇高理想。

  绽放在川南苗乡的羊角花

  ——记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枧槽苗族乡中心小学教师周先巧

  四川省叙永县枧槽苗族乡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年轻女教师,当地百姓一提起她就会竖起大拇指,对于她的好人好事更是如数家珍。她叫周先巧,和所有的“80后”一样青春、阳光,但真正打动人们的是她金子般的心和一桩桩感人的善举。

  ——题记

  周先巧是位羌族女孩,1986年6月出生在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的一个偏远农村。2009年本科毕业后成为了古蔺县马蹄乡的一名教师。如今,她是枧槽苗族乡中心校的一名党员教师。

  与其他地区不同,枧槽苗族乡中心校的大多数学生是来自大山深处苗家山寨的苗族孩子。据统计,这所学校中有6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靠爷爷奶奶的照顾,或寄靠在亲戚家,学习成绩和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自然都很不理想。然而,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周先巧没有放弃,她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为孩子们建造了“阳光小屋”,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用“阳光妈妈”的情怀浸润心灵

  “阳光之家”是周先巧所教班级的班名。她鼓励留守孩子们互相建立兄弟情、姐妹谊,在生活、学习上多帮助,情感上多交流。遇到孩子们的生日,周先巧会和全班同学一起庆祝,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当大课间活动时,周先巧像妈妈一样,带着学生到操场上活动,与孩子们一起跳绳,打羽毛球。

  帮孩子们复习功课,教他们做饭、扫地、穿衣洗漱,给他们更多的感情交流与沟通,这都是周先巧放学后的工作。

  童庆伟是周先巧的一名学生,因为性格孤僻,和同学们常有隔阂。周先巧一次次家访了解情况,主动和他谈心,教他叠被子、洗衣服,时常还将自己的手机当做“亲情热线”,让童庆伟和父母交流。

  特困家庭的留守学生王怀群勤劳节俭、勤奋好学。然而,五兄妹的生活全靠父亲外出务工的微薄收入维持。周先巧得知后,决定资助这个学生完成学业。自此,她支付着这家几兄妹的学杂费用,还买一些学习用具、衣物和儿童书籍送给她们,鼓励她们好好学习,从小就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教以来,周先巧把每一个苗乡学生都当作自家的孩子,关心他们健康,培养他们成长,锻炼他们成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用爱心铺就育人之路

  “周老师,您来自‘5.12’地震重灾区,那儿有您的家,您为什么会选择到叙永山区任教呢?”曾经有同事问她。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小时候,我深深体会到家乡的贫穷和落后。”她这样回答。

  高中毕业后,周先巧选择了师范大学,准备毕业后用满腔激情和实际行动建设家乡。然而,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撼了她的心灵。如今,面对曾经伸出热情援手的各族朋友,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浓浓爱心,周先巧继续传递着这份爱。

  2012年的冬天,苗乡的天气格外的寒冷。入冬后,周先巧和爱人在网上发帖募集御寒衣物,帮助苗乡孩子们渡过寒冬。帖子迅速引起了很多热心人的关注。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包裹不断地涌入枧槽乡群英小学。

  整理、发放衣物成了周先巧每天最繁忙的工作。大件的给家长穿,小件的给孩子用,不少好心人直接在周先巧那里要过学生的联系方式,开始单线或者委托周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助学行动。从那以后,苗乡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个温暖的寒冬。

  2013年春期,一个学生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做手术,但手术费用却高达十万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得知后,周先巧和爱人在网上发起求助。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她就给孩子筹集到了上万元的爱心捐款,并亲自送到了孩子妈妈手中。2014年3月,这个孩子已在四川华西医院顺利接受手术后返回学校学习。

  截至目前,周先巧资助了17名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在网上先后募集爱心物资80余批次;募集善款3万余元;让枧槽苗族乡的1千多名学生和300多户贫困村民受益。

  “我是一个幸运儿,5.12地震让我懂得了感恩。所以,我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社会的恩情。” 她经常说,“爱心传递还要继续,一定要坚持把爱心传递到孩子们的心里,让爱的种子在苗乡孩子们的心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付出与收获中体会幸福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周先巧非常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

  在学生们面前,她是孩子们的“阳光妈妈”,她善于引导教育学生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团结。在三尺讲台上,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爱岗敬业,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在党的教育下,她在思想深处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周先巧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舍小家、为大家,自觉自愿为了党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工作中,她以崇高的师德、过硬的教学技能和对学生无限的关爱先后获得县级以上表彰10余次,例如县级村小教师赛课获一等奖、枧槽苗族乡“2011年度三八红旗手“、叙永县“中国复兴梦,教育新华章”教师主题演讲比赛三等奖、泸州市2013首届最关爱学生的老师、泸州市优秀教师、四川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

  然而,在成绩面前,周先巧没有骄傲与自满,而是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中,继续着她的爱心传递。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教师,她还承担了促进苗乡民族团结这一重任。枧槽苗族乡教师队伍中有汉族、苗族、彝族、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教师,周先巧在这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善于沟通交流,善于团结同事,能果断服从组织安排,她在促进民族团结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她会经常教育汉族同学要尊重少数民族同学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同学要与汉族同学友好相处,注重把民族政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使学生深刻懂得了各民族间在祖国大家庭的地位,牢固树立了各民族团结友好,和平共进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