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社交 > 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时间:2023-05-10 14:56:27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会计核算内容逐渐丰富,社会审计的范围也逐渐拓宽,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审计的关注也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审计自身的局限性,使审计实际发挥的作用达不到人们对它的期望,而人们对审计的作用还存在着某种误解,从而无形中加大了审计风险。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独立性;风险意识;防范

  在审计实践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合乎规范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着作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而一旦作出错误的审计判断,就会导致某种不良后果,因而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本文就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与控制进行探讨。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审计内部环境的影响

  1.全行业审计模式滞后的影响

  国外现代审计方法早已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而我国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的思路上,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审计风险水平相对较高。

  2.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和是否具有应有的执业谨慎态度决定审计行为是否有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与否,从而可能引发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风险则有着更大的影响。如:现代审计中抽样技术的广泛使用,无论是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都会因样本不够大而存在一定误差,特别是判断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经验主观判断的,极易漏掉重要事项,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其审计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风险也就可能发生。另外,审计操作不规范,委托书的签订不符合法定程序,审计方法选用不科学,未向客户索取必要的声明书,审计报告表达不准确、不公允等都会引发审计风险。

  (二)审计外部环境的影响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一,被审单位严重欺诈、违法,是加大审计风险的一个根源。被审单位出于不良意图而弄虚作假,篡改资料,伪造证据,使审计人员难以弄清事实真相。如关联方交易,有的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要审计的关联企业,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由于关联方交易的复杂性,注册会计师并不能保证发现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所有漏报、错报,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第二,形式多样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由于体制的原因,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少数项目上,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发表,面临着来自行政部门的干预,这种干预,或通过领导打招呼,或通过红头文件给予上市公司税务减免,准予会计调整或其他方式的“输血”,使上市公司能获得一份“干净”的报告,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第三,经营者既是被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的现实,极大地削弱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超然独立性。在现实生活中,经营者实际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在此公司治理结构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对审计师聘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完全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由于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削弱,审计结论也就不足以信赖,使审计风险加重。

  第四,审计报告的公开化,使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群体增加,从而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变大,依赖程度提高,而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审计结论所起的作用达不到人们给予它的期望值,形成期望差,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2.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规模不断膨胀,经济环境逐渐复杂,市场环境的多元性,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以及电脑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都给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合理把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知识经济时代将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要求,这也必然会加大其审计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出来,这些企业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创新而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的审计目标将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那样仅仅局限于对企业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各种信息来预测企业赢利能力、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风险企业的审计必然给注册会计师带来更大的审计风险。同时,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公司自创商誉的形成,丰富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使得现代审计内容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很难对企业经营情况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和反映,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第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电算化审计的研究开发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为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具有数据处理过程自动化、数据存储磁性化、内部控制程序化等特点,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利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已经远远不够。只有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才能对被审计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但是,目前审计电算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对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另外,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不规范,或者规范性的要求因未能得到重视而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也为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带来了难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将为他们的审计结论意见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3.法律环境的影响

  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的标准,增加风险机会。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审计准则中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和“适当的职业关注”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会计界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是能够将会计重大的错报事项揭示出来的。但是,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保证将所有的错报事项都揭示出来,所以并不能苛求审计人员发现和揭示会计报表中的所有错报事项,因而也不能要求他们对于所有未查出的错报事项负责任。关键在于未能查出的原因是否源于审计人员本身的过失。如果由于审计人员的过失未能发现和揭示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从而给委托单位和第三者造成了经济损失,注册会计师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法律界与公众则认为只要审计报告意见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实际上法庭在受理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时,较倾向于保护所谓的“弱小群体”,强调均衡损失,运用了“深口袋”理论(认为受伤害的一方可向有能力提供补偿的另一方提出诉讼而不问过错为谁),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盈利丰厚,完全有理由从其丰厚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来稳定受损方的情绪,以安定团结,稳定经济。法庭的这种判决,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法摆脱不合理的风险困扰。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社会环境方面

  1.分清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从保护注册会计师利益出发,不断完善有关权利义务的法规,不断地与法律界沟通,使法律界能够认同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帮助注册会计师反击那些毫无根据地扩大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进而影响公众对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理解和认同。

  2.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将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人规定为单位负责人,严禁行政领导授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以及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同时规定,因违法违纪被吊销会计资格证书的人员,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规定,加大了会计打假的力度,保证了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了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

  另外,企事业单位内部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分工以及岗位轮换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权的作用,减少舞弊的可能性,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良好的环境。

  3.最大限度地保持注册会计师的超然独立性

  第一,改变现实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管理权和监督权分离的治理结构,使股东大会有权最终决定审计师的聘任情况,使审计师能够不再受企业经营者的限制,保持审计的超然独立性,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第二,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某些领导为了争“政绩”,不仅不要求会计业务人员不做假,居然怂恿做假,使得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避免使那些领导的“政绩”曝光,而不得不出具不客观的审计报告,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应尽可能地减少行政干预,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二)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1.引入风险管理模式

  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强化了其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在新的利益机制推动下,会计师事务所务必使自己的工作既保证质量又提高效率,而风险管理兼顾了二者的统一。

  第一,事前审计风险的评估。为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客户所面临的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者两个方面。具体地说就是谨慎选择客户,谨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二,事中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为以下几方面,如: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等。

  第三,事后审计风险的评价。即对上述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2.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会计师事务所要在独立、客观、公正、严谨、廉洁、保密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倡导敬业精神,不徇私情,公正执法,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以期为全体审计人员遵循专业标准提供合理的保证。这包括合理运用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保证所有的审计工作均遵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合理运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审计项目工作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等。

  3.强化审计过程的督导

  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并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必须由管理层对项目组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业务督导和信息沟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内部组织架构、经费预算等形式对审计项目实施有效督导。由于审计过程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客户的实际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项目组在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项目组与管理层应通过保持高效、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反馈信息,以利于管理层实施督导。

  4.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行为,因此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是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程序的最终结果是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非常重要。如与客户充分协商,解释有关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策略,可使客户充分尊重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对重要交易和事项的财务会计记录进行调整,使之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通过协商并把交换意见的过程予以记录,可使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审计意见的方式和出具审计报告的类型有更充分的证据。

  第二,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客户的日常交流中,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予以关注。客户的日常经营活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如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降低价格、增设分支机构、增加银行贷款、提高赊销比例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相应的客户会面临经营风险加大、财务利息费用负担加重、坏账准备增加,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咨询业务,如税务代理、管理咨询、财务会计顾问等。通过这种方式,与客户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把客户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及时化解,既解决了客户的实际困难,实际上也控制了财务风险。

  5.建立保障制度,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承受能力

  审计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也没有必要对风险“谈虎色变”,而是应从保障制度上寻求帮助,提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时至今日,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已建立了审计风险基金制度,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压力,但是由于各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基金积累存在差异,因而完全有可能出现实际承担的赔偿大于积累的情况。为此,我国应尽快参照国外建立风险责任保险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另外,毕竟我们无法要求所有的注册会计师都是精通法律的全才,因此,在执业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应聘请熟悉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有经验的律师共同参与商讨所有潜在的风险情况,争取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法律诉讼,有律师的参与也将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注册会计师方面

  首先,注册会计师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恪守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准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在此基础上,建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其次,注册会计师应当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多看相关的业务书籍和专业杂志,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提高同审计工作相适应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