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社交 > 河南理工大安全人机考试重点

河南理工大安全人机考试重点

时间:2023-05-10 14:56:27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视觉: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完成。人能够产生视觉是由三个要素决定的,即视觉对象、可见光、和视觉器官。视觉的基本功能是辨别外界物体。 4视野: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

  5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6 产生视觉的三要素

  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

  7人的视觉功能和特征,

  (1) 空间辨别,

  视觉的基本功能是辨别外界物体,根据视觉的工作特点,可以把视觉能力分为察觉和分辨。察觉时看出对象的存在,分辨是区别对象的细节,分辨能力也叫视敏度。

  (2) 视野与视距,

  视野是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是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或称静视野,常以角度表示。眼球自由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动视野,视野通常用视野计测量

  (3) 暗适应和亮适应,

  当我们在光亮处停留一段时间,在进入暗室时,开始视觉感受性很低,然后才逐渐提高,经过5到7分钟,才能逐渐看清物体,大约经过30分钟眼睛才能基本适应,完全适应大约需要一小时,这种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暗适应。当人从黑暗处到光亮处,也有一个对光适应的过程,称为亮适应。亮适应在最初的30秒内进行很快,大约1到2分钟就能基本完成

  (4) 对比感度

  当物体与背景有一定的对比度时,人眼才能看清物体形状。这种对比可以用颜色也可以用亮度。人眼刚刚能辨别到物体时,背景与物体之间的最小亮度差称为临界亮度差。临界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称为临界对比。临界对比的倒数称为对比感度。

  (5) 视错觉

  视错觉是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

  (6) 视觉运动规律(简答题)

  A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

  B 视线的变化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

  C 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

  D 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再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

  E 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转动而另一只眼不动,在操作中一般不需要一只眼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 F 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易接受。

  G 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们从远处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红、绿、黄、白。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等。

  8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非电离辐射:包括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对象可以是外部世界的事物和

  现象,也可以是内向体验。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是伴随一切心理活动而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即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注意也离不开心理活动。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10情绪和情感的比较:

  情绪、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情绪和情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标示感情这种心理复杂的现象的,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其一,情绪是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动物共有的;情感则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类特有。其二,情绪带有情景性,由一定情景引起并由一定情景改变而消失,情感则具有情景性又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其三,情绪带有冲动型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很少有冲动型,其外部表现也能够加以控制。

  11情绪:情绪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12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人类社会性情感可归结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3气质类型主要特征:

  (1)胆汁质的人情绪产生速度快,表现明显、急躁,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行动精力旺盛,动作迅猛;外倾。

  (2)多血质的人情绪产生速度快,表现明显,但不稳定,易转变;活泼好动,好与人交际,外倾。

  (3)粘液质的人情绪产生速度慢,也表现不明显,情绪的转变也较慢,易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动作平稳,安静,内倾。

  (4)抑郁质的人情绪产生速度快,易敏感,表现抑郁、情绪转变慢,活动精力不强,比较孤僻,内倾。

  14疲劳:一种定义就是在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这样的变化,引起生理活动的变化也就是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规律。另一种定义为所谓疲劳就是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不能维持,换言之,当高位与低位的代谢反应平衡不正常时叫疲劳。

  15疲劳的特点:

  (1)疲劳可能是将身体的一部分过度使用之后发生的,但并不是只发生在身体

  的这一部分,可能出现在整个身体。

  (2)疲劳不但使作业能力降低,同时也有作业意志减弱的迹象,这种现象主要

  是人体自动无意识限值和对休息的需要而产生的。

  (3)人体疲劳后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而不会留下损伤痕迹。

  (4)有一种疲劳状态是由作业内容和环境变化太小引起的,当作业内容和环境

  改变时,疲劳可以减弱或消失。

  (5)从有疲劳感到精疲力竭,感觉和疲劳有时并不一定同步发生,当人们对作

  业不感兴趣,缺乏动力时,已有疲劳感觉,有机体并未达到疲劳状态。

  16疲劳的分类:

  (1)按疲劳的原因来分可分为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

  (2)按疲劳所发生的部位分,精神疲劳,肌肉疲劳、神经疲劳

  (3)按疲劳的程度分,分为一般疲劳、过度疲劳、重度疲劳

  17 测量疲劳的方法:

  (1)测定心率(2)呼气分析法(3)触两点辨别阈法(4)膝腱反射阈的测定

  (5)反应时间测定法(6)频闪融合阈值测定法(7)色名读唱时间法(8)皮肤电流测定法。

  18人的主要功能:第一种功能传感器。人在人机系统中首先是感觉功能,或叫信息发现器。第二种功能信息处理器。关于人作为信息处理器,现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第三种功能操纵器。即通过机器的控制器进行操纵,控制器的设计就像显示器的设计一样,让使用他的人使用方便和少出差错。 19 机得主要功能:接受信息;储存信息;处理信息;执行功能;

  20可靠性定义:指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