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陈建功:寻找别样的生活

陈建功:寻找别样的生活

时间:2023-05-10 14:56:27

  陈建功:寻找别样的生活(1)

  他有种性情中人的豪迈与爽朗,生命中最挥之不去的是家族的出走情结与年少时的一次出走。当笔者问他,下一个10年,他最想做什么时,他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开车去行走漫游,带着一颗“走异路,寻他乡”的心。因为对作家来说,在路上,是他积累生活的一种方式。

  ●“走异路,寻他乡”

  笔者:读您的《北京滋味》,您自命为“涮庐主人”,有专为寻找“这一口儿”酸梅汤的悲壮,有对“六必居”选菜规矩的调侃:“‘三围’不合格,不允许进入大酱缸”的幽默。请问生活中,除了爱好文学,平时您对什么感兴趣?

  陈建功:我这人喜欢鲁迅说的“走异路,寻他乡”去寻找别样的生活,这是我的天性,就是不断地变换自己的生活方式。

  到中国作协之前,我在北京作协从事专业创作,生性喜欢寻觅新鲜东西,因此踏访过很多地方。除了旅游景点,更喜欢到那些不被人们所注意的地方探胜求宝。比如很有老北京特色的同仁堂、“百年老卤”、荷花市场的“烤肉季”,还有赛金花的旧居、安葬的墓地……我都探访过,这也为我后来的写作积淀了不少生活的素材。

  笔者:您探访老北京、走访北京老艺人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呢?

  陈建功:最有意思的是听一位老人给我回忆妙峰山进香的场面,你可以看出中国人心理的变化。那老人说:我们当年进香的时候从北京城到妙峰山,一路大白馒头随便吃,有什么“馒头老会”、“茶水老会”,更逗的是,有些人没有财力,就在山脚下摆个摊儿给人缝鞋,因为进香者远道而来,鞋都破了,他们就专门给人把鞋缝补好,叫“缝绽老会”。这其实表明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传统。

  笔者:您的籍贯是广西,可您的作品,却以京味儿著称,请问您是怎样贯通南北,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现代京白的?

  陈建功:任何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作家,有所成就者,或是外来人士,即便是本地出生,也一定会有离开本地去外面生活一段时间的经历。如果他只有在本地文化中浸染的经历,而没有文化视角的变化,他也就无从进行文化的比较,就写不出更有地域文化韵味的作品。从文化学的角度说,有了这种反观才会产生一种文化震惊。因为在本地生活久了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没什么新鲜感了,只有当他有了一些外部文化的角度,才会有文化震惊,觉得新奇。

  ●女儿,我生命的骄傲与感动

  笔者:听说女儿和您在一起的时候很快乐,您是女儿的良师益友,女儿是您的骄傲。能讲讲您启蒙教育女儿的有趣的事吗?

  陈建功:有一回,我们父女散步的时候,她告诉我说,爸爸,早上升旗仪式前,老师宣布,今天学校来了一位豆奶姐姐和豆奶先生,要给大家讲几句话。原来他们讲的是:喝豆奶比牛奶更好,说完了,每人发一包豆奶,要我们回家让爸妈给我们买。我听了真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我说这两个人确实很荒诞,不过倒也很有时代特色,推销甚至放到了升旗仪式上。后来她把这个场面写到她的小说里。

  又比如她说到她们班里传纸条,小孩上课传纸条是